Wednesday, April 23, 2008

宏觀報導: Oxford Folk Festival

提到牛津, 你會想到什麼?

很多古老美麗的學院, 歷久不衰的學術聲望, 以及和劍橋大學的划船比賽.

其實除了這些之外, 還有很多好玩的活動與節慶, 我在 BBC Radio Oxford 實習的這兩個星期正好碰上牛津民俗音樂舞蹈節 (Oxford Folk Festival), 於是就利用工作之餘好好地採訪一下.

在這裡我就不多說,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上宏觀電視網站收看, 標題為 "英國英國 牛津民俗音樂舞蹈節". (因為網站更新的緣故, 如果您在網頁右下角"新聞選單"處找不到該報導, 請依下列步驟觀看:

1. 網頁左下角 "僑社新聞網" 按鈕選單處按下 "地區"; "地區" 的下拉式選單處選 "歐洲" --> 中間選 "英國" --> 右邊再選一次 "英國".

2. "日期"處兩邊都設定為 2008-04-26. 右下方 "查詢" 處按一下, 該報導會在右方"新聞選單"處出現. 即使你聽到 "We do not understand the link you have requested. Please check the link and try again" 也沒有關係.

3. 在"英國英國 牛津民俗音樂舞蹈節"標題連結處點一下.

4. 在左方的播放視窗處按下該三角形按鈕, 即可收看.




我在替宏觀電視採訪的時候巧遇 BBC Radio Oxford 的同事. 這麼盛大的慶典很難不吸引媒體採訪. 他的報導觀點也很有意思.




在牛津不愁沒有文藝新聞, 活動多到你數不完. 而 BBC Radio Oxford 也因為牛津大學的專家學者成為許多其他地方電台的中繼站. 怎麼說呢? 例如 BBC Highlands and Islands 電台需要訪問專家意見時, 他們可以請牛津大學的教授直接到 BBC Radio Oxford 的錄音室現場連線, 而省去舟車勞頓之苦. 也因此 BBC Radio Oxford 特闢一個錄音室, 成為專家學者雲集之地, 使用頻率之高, 可與倫敦的 BBC 總部相比.



兩星期的實習很快地結束了, 很高興 BBC Radio Oxford 在我離開的第三天 (4/18) 播出我採訪的一則完整報導. 我從一個牛津街頭的無家老人談起, 探討他面臨的困境, 訪問其他民眾, 點出牛津房市的問題. 礙於工作契約的關係, 我不便在此附上音檔.


牛津, 後會有期!

Thursday, April 17, 2008

別讓你的"全利""稅"著了

留學生存在英國銀行戶頭所得的利息應為 gross interest, 而非 net interest. 如果你發現你的利息少很多, 可能就是被銀行給預先扣掉了.這時可按照下列步驟處理:

打給Leicester Northants Claims08453-667-850要 R40 form (to claim the tax/interest back)

跟銀行要 tax deduction certificate original (shows how much you've been taxed)

若你有打工收入的話, 連同 R40 form 寄到 (請先跟 Leicester Northants Claims 確定你是否要寄到其他的管轄單位)

HMRC Bristol and N Somerset
Ground Floor
Norfolk House
Temple St.
Bristol
BS1 6HS
(TEL: 08453-021-451)

若你留英期間沒有任何收入, 則寄到

HMRC Leicester Claims
Saxon House
1 Causeway Lane
Leicester
LE1 4AA

若 tax deduction certificate original 還要拿回, 在信中附上紙條說明.

另外可詢問銀行接不接受 R105 form (used to prevent the bank from taxing you on government's behalf)

若接受, 填好後一勞永逸, 以後銀行不會主動從你的帳戶扣稅.
若不接受, 就必須在每個稅務年度 (每年的 4/6 到隔年的 4/5) 結束前重新填寫 R40 form, 才能把不該扣的稅/利息給要回來.

R85 form 只適用於居住在英國四年以上的外籍人士.

留英學生若有因銀行利息衍生的稅務上問題可洽:Leicester Northants Claims 08453-667-850 或 HM Revenue 08450-700-040 ext:2

Saturday, April 12, 2008

BBC Radio Oxford 2

去年 (2007) 七月牛津郡的 Abingdon 跟 Wantage 鬧水災, 而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 95% 的受災戶在慘痛的經驗後沒有採取任何防災措施. 於是四月九日早上六點半我跟著 BBC 記者 Kate Bee 去訪問兩戶人家, 為七點開始的新聞談話節目做準備. 一戶 (在 Abingdon) 花了幾千英鎊來裝置防洪設施 (flood defences), 而另一戶 (在 Wantage) 則是因為防洪設施的估價太貴而不裝.



View Larger Map

一般而言, 用 radio car 現場連線時都會升起傳送杆 (mast), 但是在 Wantage 的那戶人家外面太靠近電線杆了, 所以 Kate 才採用 Comrex 的裝置. 到了 Abingdon 的那一戶, Kate 就升起高高的傳送杆, 配合先前介紹過的 FlashMic 來採訪.


BBC radio car

Kate 會事先把要問的問題逐字打出來, 連線前跟受訪者溝通大概會問什麼問題, 確定姓名的發音正確. 而受訪者也很謹慎, 他說 Kate 可以問花了多少錢來裝防洪設施, 但他會模糊帶過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訪問的過程從廚房移動到戶外的庭院, Kate 一邊走一邊描述她所看到的裝置, 其實就是防水的活動式塑膠板, 可以鑲在門外特別訂做的兩邊夾層, 像堆積木一樣一塊一塊地把板子疊起來. 板子周圍經過特殊處理, 所以疊起來後真的是"滴水不漏".

從我們出發到現場連線過程中, 錄音室必須不斷跟 Kate 保持聯絡, 詢問是否到達定點, 是否要開始連線. 由於 Wantage 跟 Abingdon 有一段距離, 所以節目就分成兩個不同時段連線, 以讓我們能夠趕到下一戶人家. 節目中間每二十分鐘穿插新聞, 路況及跟當天新聞相關的其他話題. 我們抵達之後回報錄音室, 主播就要準備再度現場連線.

之前提過我採訪了很多 vox pops, 都是提前一天或三天 (週五時) 採訪, 剪接好於隔天早上的新聞談話節目 Breakfast Show 中播出. 如果我採訪的 vox pops 剛好是很重要的議題或是當天晨間的頭條新聞, 主播就會在每二十分鐘的新聞中再播放一次. 換句話說, 相同的 vox pops 可能會在不同時段重複播出, 但每次稿頭 (cue) 都會稍作修改.

Thursday, April 10, 2008

宏觀報導: Oxford Literary Festival

牛津文藝節已經邁入第十二個年頭了. 今年就在哈利波特電影拍攝處 Christ Church College 舉行, 牛津市中心還有很多其他導覽活動, 各具特色. 例如參觀 Bodleian Library 以及在 Radcliffe Square 地底下的藏書室 (Radcliffe Square 北方的 Radcliffe Camera 是 Bodleian Library 的一部份, 兩棟建築物間有地道相通, 深達三層樓, 以將地底的藏書運到 Bodleian Library). 這個圖書館特別之處是每年所有的出版品都要送到這裡, 英國類似這樣的法定送存 (legal deposit) 圖書館還有五個, 分別在倫敦, 劍橋, 蘇格蘭, 都柏林和威爾斯.


Radcliffe Camera



雖說是文藝節, 而且規模沒有台北國際書展大, 但還是免不了有濃濃的商業氣息. 全部的書都是由百年歷史的 Blackwell Publishing 經銷, 種類包羅萬象, 應有盡有. 訪客年齡層多半為中老年人, 正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寫照.


Christ Church College and the marquee



玲瑯滿目的書



當天工作人員非常"謹慎", 看到我帶著三腳架和攝影機頻頻詢問. 我說宏觀電視是公廣集團的成員, 其中的公視就如同英國的 BBC, 他們這才放行讓我採訪, 還特別幫我找來了牛津文藝節策劃總監 Angela Prysor-Jones 及 First Pass Under Heaven 的作者 Nathan Gray. 他的書在博客來外文館有賣, 目前正在洽談中譯本.


對牛津文藝節報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上宏觀電視網站收看, 標題為 "英國英國 牛津文藝節". (因為網站更新的緣故, 如果您在網頁右下角"新聞選單"處找不到該報導, 請依下列步驟觀看:

1. 網頁左下角 "僑社新聞網" 按鈕選單處按下 "地區"; "地區" 的下拉式選單處選 "歐洲" --> 中間選 "英國" --> 右邊再選一次 "英國".

2. "日期"處兩邊都設定為 2008-04-12. 右下方 "查詢" 處按一下, 該報導會在右方"新聞選單"處出現. 即使你聽到 "We do not understand the link you have requested. Please check the link and try again" 也沒有關係.

3. 在"英國英國 牛津文藝節"標題連結處點一下.

4. 在左方的播放視窗處按下該三角形按鈕, 即可收看.


順帶一提, 採訪當天天氣晴朗, 陽光普照.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出發前在朋友家庭院拍的.




隔天早上起來竟是雪白一片. 英國天氣變化之快, 令人驚訝.

同一拍攝地點

Sunday, April 06, 2008

BBC Radio Oxford 1

BBC Radio Oxford 位在離牛津市中心不遠的 Banbury Road 上, 而且剛好我這兩週借住的朋友家離 BBC 只有兩站, 所以每天上班或出去採訪都很方便.

進入 BBC 都要配戴證件, 每層樓都有密碼鎖, 門禁相當森嚴. 我第一天報到時就要記下許多密碼, 包括他們使用的剪接軟體 Radio Man 以及登入電腦時的密碼.



這是 BBC Radio Oxford 的新聞室, 你可以看到牆上斗大的 radio: television: online 三字, 正是 BBC 轉型中的寫照. BBC Radio Oxford 率先全英國各個 BBC 地方電台, 開始訓練記者運用多媒體整合新聞. 我很幸運能在實習的這段期間見證他們轉型的籌備階段. 簡單的說, BBC 意識到科技匯流對傳播媒體帶來的衝擊, 許多英國的電視台, 報社, 廣播電台也都朝著多媒體整合的方向前進. 未來的新聞從業人員不再能只在單一媒介的平台上工作, 他必須要能熟悉電視新聞, 平面新聞, 廣播新聞的產製方式和流程, 在統一的平台上將新聞內容整合 (converge) 在一起, 以發揮多媒體新聞的綜效 (synergy). Bournemouth University (BU) 的老師學長姐都說從我們這個學程 (Multimedia Journalism) 畢業的就業率百分百. 我在這裡就遇到一個校友, 他是這裡的播報員, 也在其他許多電台, 電視台工作過. 有他做為榜樣, 也替我打了一劑強心針.


這是 BBC 所使用的 FlashMic, 操作簡單, 使用方便, 錄音時直接存在內建的硬碟裡, 存取時接條 USB 線就可以直接在 Radio Man 裡編輯. 我在學校使用的聲音剪輯軟體是 Burli, 不過操作方式跟概念大同小異, 只是 Radio Man 更為簡便罷了. 今年三月份 BJTC (Broadcast Journalism Training Council) 來校評鑑, 再度給予我們學程三年的有效背書 (accreditation). 不過評審也提到業界隨著科技不斷進步, 使用的軟體會不斷更新, 但是我們不需太過擔心, 因為正式工作前都還是要先接受職前訓練, 而學校所學的軟體就算不同, 也還是會成為基礎能力.

BBC 所使用的編稿軟體是 ENPS (Electronic News Production System). 這是美聯社 (Associated Press) 所研發的一套軟體, 與 Radio Man 相容, 意思是你在 Radio Man 存好的音檔會在 ENPS 相對應的播報單 (running order) 上出現. 所以之後在 ENPS 編輯文稿的時候就不怕找不到相關的音檔了. BU 的多媒體新聞學大學及碩士學程之所以得到 BJTC 的肯定,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所用的設備跟軟體夠先進, 跟業界不會相差太遠, ENPS 即為一例.



是的, 你沒有看錯. 照片裡的時鐘顯示晚上八點. 我竟然還在 BBC 大樓裡. 我的一位資深同事就說我們三小時前早該離開了, 叫我要仔細思考是否要踏進這行...他是有家室的人, 所以他的原則是能不超時工作就絕對不要. 這在 BBC 是有可能做到的. 不像在其他的商業電台, 大家都比賽誰晚回家, 表現給主管看. BBC 主管不看這個, 質勝於量.

我第一天 (四月一日) 報到就被派去採訪隔天早餐新聞 (Breakfast Show) 要用的訪談. 這個字在英文裡其實區分的更為清楚, 我所錄製的是 vox pop (源自拉丁文 vox populi, 意為"輿論"), 而非專訪 (interview). 不過可別小看 vox pop, 要在街上找到合適的採訪對象可是一門學問, 而找到合適的對象後還得說服他接受採訪更是困難 (這點電視比廣播更難). 由於四月二日英國皇家鑄幣局 (Royal Mint) 即將宣佈新版 50 分錢背面的圖章, 取代原有的不列顛女神像 (Britannia), 我的任務就是先去問問大家對這事的看法, 以及他們希望新版硬幣長什麼樣子.

就這樣, 我的 BBC 處女作經過剪接後於隔天 (四月二日) 早上 Breakfast Show 傳送到牛津郡 (Oxfordshire) 的家家戶戶. 打開收音機就聽到自己的作品感覺真奇妙. 雖然只是短短幾分鐘, 而且播報員沒有唸出我的名字, 但是這種肯定跟成就感只有我自己能夠體會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我第一天就被主管耍了. 怎麼說呢? 愚人節囉. 他叫我讀一篇體育新聞, 內容是說某個球隊請球迷不要再穿黃色的衣服到球場加油, 因為那個顏色容易讓球員分心. 主管問這篇報導有何奇怪之處, 我實在看不出來, 因為讀起來正經八百, 還特別訪問球隊發言人咧. 主管說那篇報導是假新聞, 還說這是英國報社的傳統. 他們會在四月一日放一則無關緊要的假新聞 (當然不特別註明囉) 被讀者發現就算了, 沒發現你就被愚弄啦.

第二天 (四月二日) 我所做的 vox pop 更妙了. 新聞室收到一則消息說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 (Royal Marines) 的大廚教小朋友用 Bounty Bars (一種巧克力棒) 煮咖哩. 我的任務是去問牛津飯店餐館裡的大廚有沒有聽過這種食譜, 怎麼作等等. 就這樣, 我帶著 BBC 的 FlashMic 走進牛津有名的 Randolph Hotel, 受到極大的禮遇. 這種感覺跟當口譯員有點像, 因為身分特殊而得以接近權力中心或享有某些特權, 不過我深知這種虛榮感不值得戀棧, 也不是當記者或口譯員的目的.

第四天 (四月四日) 採訪的內容是關於金髮女 (blondes) 跟深褐髮女 (brunettes). 根據一個線上交友網站 LOVE@LYCOS 的調查, 全球一百個億萬富翁中, 62% 的受訪者的妻子是 brunettes, 而只有 22% 的是 blondes. 這跟我們一般想像的不一樣, 以為金髮女郎比較吸引男性. 所以我就去問男女受訪者對這項發現的感想, 他們都覺得很訝異. 不過有人提出解釋, 也許是人們對金髮女郎的刻版印象就是漂亮但是沒有大腦, 所以當女朋友好, 但是當老婆要選褐髮女. 也有人說這是西方人的審美標準, 東方人也許不同. 女性受訪者則表示她們不會因為這項調查而刻意去把頭髮染成深褐色去吸引億萬富翁. 也有人很有自信地說, 不管她頭髮顏色怎麼樣都可以吸引男性. 還有個老兄對這個議題很有感想 (或許他很有經驗), 說 blondes 如春天而 brunettes 如四季. blondes 是短暫的, brunettes 是一輩子的. 我想只有情場高手能體會箇中奧祕吧!

第八天 (四月八日) 主管安排我到線上部門 (online team) 實習. BBC Radio Oxford 及英國南區各地方電台的網路新聞都是由位在 Southampton 的單位負責. 所以目前各電台都必須將新聞資料傳送到 Southampton, 再由他們統一發佈你在網路上所讀到 BBC 新聞. 而各地方電台還是自行負責其廣播新聞 (包含 TV 及 radio news, 其實英文 broadcasting 原本就包含 TV 跟 radio, 但是中文的"廣播"一詞似乎只指 radio). 不過我先前提過, BBC Radio Oxford 是各 BBC 地方電台中首先進行多媒體整合革命性實驗的單位, 明年可望將線上新聞部門移師到 BBC Radio Oxford, 讓新聞室成為真正的多媒體整合中心, 每個記者至少都要能負責 TV, radio, online news 其中兩項. 我的第一則 BBC 網路新聞是關於牛津音樂節 (Oxford Folk Festival), 於四月八日下午一點五十三分發佈. 這星期五六日有許多活動, 之後該網頁內容就會更豐富.

在牛津有很多好玩的活動 (我利用上週末去替台灣宏觀電視採訪牛津文藝節 Oxford Literary Festival, 將於下一篇介紹), 有許多專家學者可以訪問, 這對記者來說是很重要的. 也許就如同口譯員一樣, 記者什麼都要懂一點, 但是又很難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除非你原本就有其他專長), 遇到問題時要知道找誰可以給你可靠的答覆將會很有幫助. 記者除了專業技術和職業道德外就是人脈多, 這點跟口譯員很像. 不過跟口譯員不同的是記者見識到的人可是三教九流都有, 這種情況也許只有法庭口譯員才會遇到吧.

我在 BU 上了兩個學期的英國媒體法規, 深刻體會到在英國當記者是多麼不容易的事! 由於英國有陪審團制度, 在報導犯罪或法庭新聞時衍生出來許多相關的限制, 這點跟採用成文法體系的國家大不相同. 例如根據英國 1981年藐視法庭法第二條 (sec 2 Contempt of Court Act 1981), 一但案件進入司法程序 (when proceedings are active), 報導就要避免對司法正義造成實質且嚴重的影響 (substantial risk of serious prejudice). 否則就有嚴格責任 (strict liability), 意思就是檢察官無需證明你是否意圖藐視法庭, 可逕自將你起訴. 在英國藐視法庭是刑事犯罪, 不可等閒視之, 情節嚴重者可處之罰金無上限, 牢刑則可高達兩年.

就法系而言, 雖然一般認為英美兩國都是採用共同法 (common law), 但兩國在新聞報導限制上確有極大的不同.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First Amendment) 將新聞自由 (Freedom of the Press) 列入憲法中. 就算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 記者還是可以在法庭外採訪相關當事人 (美國電影很多這種情節); 但是英國由於上述的藐視法庭法, 一但進入司法程序, 記者就不得採訪相關當事人, 以避免影響陪審團.

另外英美兩國很大的不同就是在英國要告誹謗比在美國容易. 所以很多英國八卦報, 小報, 連知名大報都曾經因為英國嚴格的誹謗法而損失不少銀子. 有些小報就因為賠不起而倒閉.

總而言之, 因為英國特殊的法規限制, 使得我不得不佩服資深的法庭記者及主編, 他們有時候必須為了新聞自由及公眾利益, 游走法律邊緣. 但也因為對某些不合理法制的衝撞, 而成為捍衛新聞自由一件又一件的先例 (precedent).

牛津之旅


三月二十八日, 天空灰濛濛的, 帶著一顆忐忑的心, 買了 £42 來回火車票到牛津.
我想在四月一日正式開始前先熟悉當地的環境, 順便逛逛一直以來就想去看看的牛津大學, 所以提前了幾天先到.

由於這兩週要在 BBC Radio Oxford 實習花費不少 , 我特別上網找到ㄧ家 Backpackers' Hostel 省了不少銀子.


資料如下:

9a Hythe Bridge Street
01865-721-761
£16 per adult per night
Dormitory. Self-catering
no wireless, two public computers, Internet: £1/half hr
locker, padlock on load (will return deposit)


離牛津火車站很近, 步行五分鐘就到了.


Backpackers 旁邊就有一家 Bar 叫 Risa, 需要用筆電上網的話, 只要買杯最便宜的飲料 £1.5 就可以寬頻無線上網到打烊.

第二, 三天住的 Oxford Youth Hostel 雖然貴了點, 但是乾淨方便, 早餐比較好, 就在牛津車站的正後方.
Oxford Youth Hostel
2a Botley Road, Oxford, Oxfordshire, OX2 0AB
08707-705-970
£19.95 per person per night
Dormitory. Self-catering
6 people in a room, shower room inside bedroom
locker provided, can buy a padlock at £2.5
provide overseas address (not UK address) when applying YHA card: £10 Internet charges:
laptop £5 / hr (wireless), £10 / 24hr public computer £1 / 15min

以下是這三天 (3/29~31) 所拍的一些照片 (all rights reserved)

University College (建於十三世紀)



Balliol College (建於十三世紀)



Queen's College (建於十四世紀)



New College Cloister (雖名為 New College, 卻歷史悠久, 建於十四世紀)




Exeter College (建於十四世紀)




All Souls College (建於十五世紀)




Lincoln College (建於十五世紀)



St John's College (前英國首相 Tony Blair 在這裡攻讀法律, 建於十六世紀)



Trinity College (建於十六世紀)



Jesus College (建於十六世紀)



Brasenose College (建於十六世紀)



Wadham College (建於十七世紀)




Keble College (建於十九世紀)



Examination Schools (牛津大學考試院)




Saïd Business School (薩伊德商學院. 敘利亞商人 Wafic Saïd 捐了兩千三百磅, 故以他為名)




Coats of Arms of Oxford University Colleges




在 Radcliffe Camera 旁的拉拉

Google Web Definitions (by Jorge Sier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