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8, 2007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and Enemy of the State

今天上課, 一向以調查報導聞名的記者 Duncan Campbell 來對我們演講. 他曾經好幾次揭發英國政府不欲人知的秘密, 因而聲名大譟.

他是首位批露英國政府通訊總部 (GCHQ) 的記者, 因而使自己成為1978年 ABC 審判 的主角.

1980年他調查美國國家安全局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進而發現約克郡 Menwith Hill 基地竟是美軍用來攔截全球通訊的大本營.

1987年 Special Branch (暫譯政治部) 突襲 Mr Campbell 家, 辦公室及BBC位於蘇格蘭的總部, 因為他所製作的節目 "Secret Society" 爆出英國第一個間諜衛星---代號 Zircon.

1999 到 2000年他利用位於英國 Guildford 的檔案庫 (Guildford Depository) 揭露英美煙草公司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BAT) 走私香菸的內幕, 並將報告呈交英國下議院健康委員會.

Guildford 檔案庫存有 BAT 及其子公司近六百萬頁的內部資料, 而另一個位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檔案庫則存有超過三千三百萬頁關於 BAT 的內部資料. 該公司於1998年因訴訟案與明尼蘇達州政府和解, 條件是必須同意開放這兩個檔案庫作為研究之用, 期限為十年. (詳細報導及相關背景可參考 The Guardian, January 31, 2000)

有意思的是, Campbell 與其所屬的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ICIJ) 成員從那六百萬頁的文件中發現 BAT 高層提及走私相關字眼時, 會使用 euphemisms. 例如: DNP (Duty Not Paid), GT (General Trade), second channel 等等

Paul Adams 自 1991 到 1998 年擔任 BAT 亞太地區執行長, 期間走私香菸 (至中國, 台灣, 越南---見 Note of Evidence by Duncan Campbell) 而爭議不斷, 2001 年再度升遷. 一名反菸團體 (Ash) 執行長 Clive Bates 就說: "走私文件上佈滿了 Paul Adams 的指紋" (見 The Guardian, December 31, 2001)

Mr Campbell 的確是調查新聞的佼佼者, 不過也許樹敵太多, 話鋒一轉, 他談到自己絕不用 Gmail. 據他說我們所有的信件內容 (包含隱私) 都儲存在 Google 的資料庫中. 就算你將信件刪除, 它還是存在, 並沒有消失, 只是你自己看不到以為刪掉了. Gmail 固然好用, 但最好別用它來傳送私密信件或隱私相關內容 (如銀行資料等).

言至於此, 根本沒有什麼免費信箱能讓人放心的, 我們隨時都可能被某公司"出賣", 不然那些擾人的廣告郵件是怎麼來的.

別說公司了, 上週英國稅務暨海關署 (Her Majesty's Revenue and Customs) 不才丟了兩張共含有兩千五百萬人的機密資料嗎?

面對未來的世界可能如"全民公敵"的情節, 我們該怎麼辦?

像 Mr Campbell 這樣鍥而不捨, 挖掘真相的人確實應該多一點. 不過令人擔心的是他能挖掘機密, 其他駭客也可以. 他就擔心用來揭發弊案的工具, 方法反而被"敵人"用來對付自己.

特別當自己是小蝦米, 大鯨魚是"國家機器", "企業財團"時, 自己該如何自保?

我們身邊其實很多大鯨魚. 在法制下, 它們也許不會咬人, 但是我們禁不起任何一撞.

往往, 大鰭一拍, 傷害已經造成...

Google Web Definitions (by Jorge Sier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