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6, 2007

留學英國 14 (十月、十一月上半)

九月二十五日早晨五點二十五分,初次踏上英國的土地。在機場等到八點才看到學校派來的代表,舉著大大的 Bournemouth University 的招牌迎接我。之後,來自加拿大、美國、德國等各地的國際學生陸續到齊,一行人拖著厚重的行李,走出機場大門。雖然博恩茅斯 (Bournemouth) 在英國南端,理應較為暖和,不過迎面吹來的風卻仍是寒冷難耐,恰似寒流來襲,我趕緊坐上巴士,望著半陰半晴的天空。


從倫敦希斯洛機場到博恩茅斯約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一路上看到許多令我吃驚的事物。例如路邊清澈乾淨的大水溝裡有許多鴨子;高速公路兩旁就是寬廣的大草原,有的牛隻甚至就在公路中間巨大的安全島上吃草;博恩茅斯很多圓環,車子要過圓環時都會先禮讓右側來車,直到圓環右側沒有車子才進入圓環;一個不怎麼樣的三明治就要一磅多到兩磅,算成台幣的話真不敢買下去;坐公車也很貴,從學校坐到市區 (大約是台北火車站搭15號到和平東路的距離) 就要一磅六,同樣的價錢跟距離在台北可以坐五次以上了。

到學校後第一件事就是去宿舍辦公室報到,領鑰匙,買床具組後走到我的房間。我住在 Student Village 一間二樓的套房 (學校稱Studio),景觀很好,每天一開窗就可看到日出。不過我還沒閒情逸致欣賞美景,就要先清點回報房間缺少受損的物品。





燈一盞不亮、房間沒有椅子、書架隔層木板斷了、網路不能用、床墊上有焦印等等都跟舍辦報告,負責人竟然說不知道什麼時候會修好。不過我還有更重要的民生問題要解決,趕緊在日落前問人才找到附近的ALDI買些米油鹽醬,一股無助與孤獨感頓時襲上心頭。這一天起,開始要獨立生活,洗衣做飯。還得趕緊買國際電話卡,去銀行開戶,這些都要花許多時間比較打聽,好在學校安排了一連串的講座 (ISOP---International Students Orientation Programme),我也慢慢熟悉環境,不安感才逐漸降低。

以下是 ISOP 的活動內容:
九月二十五、二十六兩天學校安排了各校區的校園導覽、超市團 (像是旅遊團一樣,有領隊帶路)、免費咖啡及點心。
九月二十七重頭戲:警察局與人身安全、銀行開戶、簽證延簽講座、報名週末踏青 (Purbeck Trip)、行人、自行車安全、學生社團及晚上的Welcome Party。
九月二十八:CV講座、面試技巧、英國學業準備等講座。
九月二十九 Purbeck Trip:經過以下景點
Brownsea Island, 俯瞰 Poole Harbour, Poole area, 及 Bournemouth
Corfe Castle
Swanage Bay
Durlston Country Park
Durdle Door 及 Lulworth Cove


趣聞
*侏儸紀海岸---為英格蘭第一個列為聯合國世界遺產之處,東起 Purbeck (Old Harry Rocks) 西到 East Devon,上述景點從Swanage Bay到Lulworth Cove都屬於侏儸紀海岸的範圍
*白金漢宮和聯合國大樓的建材之一就是Purbeck 的石灰岩

這次的Purbeck Trip令人難忘。我去了英國本島南端的海岸,景致壯麗,站在陡峭的海崖上面對著英吉利海峽,不敢相信遙遠的另一邊就是法國……

十月一日開學後隨即感到極大的功課壓力,每週平均上課時數為22.5小時,週一到週五都有課,跟大一沒什麼兩樣。




有學術性的課 (Frontiers in Journalism)也有實務的課 (Core Skills for Journalism、Digital Broadcasting: Radio & TV、Online Journalism、Legal and Ethical Context),也有技術性的課 (Photoshop、Webstructure、Premier)。每週有兩個早上必須模擬新聞室作業,在一小時內完成老師指定的編輯或寫稿工作。另外課餘還要自己出去採訪廣播、網路、或電視新聞,對於我這個外國人來說,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仔細分析,這些工作的難度源自以下因素:
  1. 週遭環境
    我到博恩茅斯還不到兩星期就開始要自己出去採訪新聞,剛開始連警察局、法院、遊客中心等重要據點在哪裡都不知道,花許多時間查地圖,看公車路線。

  2. 交通因素
    我十月二十日才買腳踏車,在那之前都是坐公車出去採訪,然而公車不是每條路都有,腳踏車能到的地方也不遠,行動受限,只能採訪小範圍內的新聞。

  3. 語言文化
    學了許久的英文,仍舊遇到許多溝通理解上的挫折。許多人英式口音很重,說話速度又快,提到沒聽過的人名、地名、事件名時根本聽不懂。這就好像我們用台灣國語跟外國人聊斗六市某里長伯政績一樣地令人氣餒。garage 這個國中就學過的單字, 在這裡的發音截然不同, 讓你以為是新字. 我參加一個 Revision Techniques for Exams 的講座, 心想考試卷交了就交了還可以 revise 的喔, 原來英式英語的 revise 是美式英語的 review.
  4. 新聞線索
    博恩茅斯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狗咬人的事比人咬狗的事多。更別說我的採訪區(Patch)了---Wallisdown 盡是 bungalows 跟 residential area。不過其他的 Patch 倒是蠻有趣的, 像是 Charminster 就有很多不同特色的餐廳 (泰國, 中國, 土耳其, 印度等),The Square 有遊客中心,靠近 Bournemouth Pier 及 Bournemouth International Centre。
  5. 採訪技巧
    這是需要不斷訓練累積的。我的身分很尷尬,有人知道我只是學生,就不太想理我;有人知道我是學生,反而願意幫我而多說一點。所以在開口之前都要先觀察一番,揣測對方希望我是學生,還是所謂的 trainee journalist,猜錯的話就很難從這個人口中問出個什麼了。另外一個困難就是要取得受訪者的基本資料如姓名、年齡、電話等。我們都很不願意給陌生人這些資料,更何況重視隱私的英國人,這使的我的工作格外艱難。
  6. 撰稿技巧
    除了基本的新聞架構外,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廣播稿要比網路新聞口語,資訊也不能像網路新聞那麼密集。電視新聞稿則要配合畫面說故事。除此之外,很重要的是英國的新聞相關法規,例如青少年犯罪案由少年法庭開始審理後,就不可以報導任何足以指涉該少年的資訊,否則會被冠上藐視法庭 (Contempt of Court) 的罪名,要是不注意,很容易吃上官司。

誰 說 記 者 很 好 當 ?


於是,這些種種的困難加上繁重的課業實在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但也逐漸適應而找到生存之道。上週總算擠出一天的時間到倫敦去,不巧剛好遇到有人「搞軌」,只好從Richmond坐公車晃到倫敦。 (picture taken at Horse Guards Parade)



博恩茅斯大學多媒體新聞學程最吸引我的就是能到英國各種不同媒體實習的機會。該學程由英國 Broadcast Journalism Training Council 認可,所上講師與業界關係良好。我們現在起就要開始申請到BBC或Sky News等電視、廣播、平面或網路媒體實習,並在第二學期結束和第三學期開始之間完成。

本校的媒體學院另一個好處是有24小時的專屬剪接/電腦室,我都是到這裡用數位電視看免費新聞 (在英國買電視來看要交執照費) 學費那麼貴,當然要好好利用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採訪新聞的過程中我遇到一個英、西、法語的盲人口譯員,他在博恩茅斯大學教西語,平時也接口筆譯的案子,跟我分享很多經驗。我現在在學校教中文,每週一小時,為期六週,這也是沒意料到的事。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Good for you!
Keep up the good job!

TJ said...

To Eric,
Thank you.

Google Web Definitions (by Jorge Sierra)